NMT新冠病毒快速检测仪
- 国际领先技术产品
- “NMT界乔布斯”许越先生推荐创新平台
- 中关村NMT产业联盟推介成员单位创新产品
- “全球抗疫,人人有责”
推出背景:
中国的疫情目前已得到有效抑制,但全球的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尽全力向世界各国分享抗疫的经验和成果,这充分显示出大国的奉献与担当,同时彰显了为人类命运的共同繁荣而奋斗的精神。
但大家也清醒地认识到,与新冠肺炎的科技斗争才刚刚拉开序幕,未来任重道远,尤其是在研究技术及方法的竞争上更是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
作为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NMT联盟的会员单位,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响应国家对于生物安全的政策。在短时间内,利用20多年的技术积累,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隆重推出:《NMT新冠病毒快速检测仪》系列产品!
2021年6月24日由国家科技部认定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进行评定。专家组一致认为《旭月非损伤微测技术及其应用》从理论、技术、产品和应用,总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应对挑战:
- 准确性:采用选择性微传感器技术,检测方法更直接,排除中间环节的干扰,准确性高。
- 检测方式多样:目前可以检测到分子水平,例如:氧分子。所以不仅可以在核酸水平,还可以在蛋白水平上,实现对病毒的检测。
分类及用途:
1)《NMT新冠病毒快速检测仪》(型号:NMT-RDV-200)
基于关键核心NMT技术,结合自身科研兴趣,以及其它相关技术参数,在我方技术人员协助下形成技术解决方案,让科研人员建立更具独有创新特色的实验平台。
-
2021年6月24日由国家科技部认定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多方专家,一致认为《旭月非损伤微测技术及其应用》从理论、技术、产品和应用,总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
许越荣获中关村NMT产业联盟首届(2019)年度人物称号
由于许越在科学技术商品化及后续产业化所作出的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被国内外科研人员和产业同行亲切地称作“NMT界的乔布斯”!。点击查看>>
(转自中关村NMT产业联盟)
“NMT界乔布斯”—许越先生,对于如何利用关键核心技术NMT帮助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进行创新研究的分析:
-
名称:NMT新冠病毒快速检测仪
型号:NMT-RDV-200
品牌:旭月
产地:中国
简介:
应对挑战:
1)准确性:采用选择性微传感器技术,检测方法更直接,排除中间环节的干扰,准确性高。
2)检测方式多样:目前可以检测到分子水平,例如:氧分子。所以不仅可以在核酸水平,还可以在蛋白水平上,实现对病毒的检测。
用途:
基于关键核心NMT技术,结合自身科研兴趣,以及其它相关技术参数,在我方技术人员协助下形成技术解决方案,让科研人员建立更具独有创新特色的实验平台。
功能特点:
1.基本功能:
- 针对新冠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研发设计
- 活体、原位、非损伤检测
- 可实时监测和记录检测时的环境参数:温度、湿度、大气压、海拔、经纬度
- 配备新指标拓展功能
2.性能:
- 自动化操作
- 长时间实时和动态监测
- 无需标记
- 立体3D流速检测
3.软件:
- imFluxes智能软件,可直接检测、输出生理指标数据,以及检测时的环境参数
-
-
“科研界的乔布斯”许越推荐
新冠病毒快速检测NMT研发平台
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3月16日在世卫组织有关新冠肺炎的例行记者会上说:“如果不知道谁感染了,我们是没有办法阻止这一流行病的。我们能给所有国家的、最简单的建议就是,检测,检测,检测。”3月27日,中国科学院周琪院士表示,基于1月中国公布的病毒的全序列,国内外已经开发了很多种不同的检测手段,检测的灵敏度、检测的时间,都在不断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市场上,既快速又无需标记,且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依旧缺乏。
新冠病毒检测面临的挑战
1、准确性
环境中的病毒目前只能采用核酸类检测方法,但准确性较低。主要制约因素是:
- 结果解读不当导致的假阳/阴性;
- 样本保存不当、未及时送检导致的病毒RNA降解。
2、检测方式单一
环境中的病毒,目前只能通过检测核酸来实现对病毒的检测。
NMT应对挑战
1、准确性
采用选择性微传感器技术,检测方法更直接,排除中间环节的干扰,准确性高。
2、检测方式多样
目前可以检测到分子水平,例如:氧分子。所以不仅可以在核酸水平,还可以在蛋白水平上实现对病毒的检测。
关键词
新冠病毒
环境病毒检测
直接检测
高灵敏度
核心技术
非损伤微测技术
应用举例
公共场所环境病毒检测
动物房病毒检测
案例1:光纤微传感器实时测定角膜氧分子
基于非损伤微测技术的光纤O2微传感器(也称为微光电二极管和光纤微传感器)是一种锥形光纤,其尖端上涂覆有O2敏感的荧光团。O2浓度通过蓝绿色光激发后荧光团发射的荧光猝灭来定量。研究者利用此传感器实现了对活体细胞、组织O2流速的检测。
参考文献
[1] Ferreira, F., et al. Real-time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s of oxygen using a non-invasive self-referencing optical fiber microsensor. Nature Protocol 15, 207–235 (2020).
[2] Wan YL, McLamore E, Fan L, Hao H, Porterfield DM, Zhang Z, Wang W, Xu JY, Lin J. Non-invasive measurement of real-time oxygen flux in plant systems with a self-referencing optrode. Protocol Exchange 2011; doi:10.1038/protex.2011.266.
-
-
1、文献成果
1)Ferreira, F., et al. Real-time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s of oxygen using a non-invasive self-referencing optical fiber microsensor. Nature Protocol 15, 207–235 (2020).
2)Wan YL, McLamore E, Fan L, Hao H, Porterfield DM, Zhang Z, Wang W, Xu JY, Lin J. Non-invasive measurement of real-time oxygen flux in plant systems with a self-referencing optrode. Protocol Exchange 2011; doi:10.1038/protex.2011.266.
2、专利成果
1)一种带有光学分离子检测装置的非损伤微测系统(CN201440126U)
2)利用分/离子谱实现个体化用药(CN101608207A)
3)一种通过氧气流速判别种子活力的方法(CN103814653A)
3、产业化成果
水安全速检仪(发明专利号:ZL201210353263.1)